返回

突破困境,共建家园


作者:杨静(信平)
查看:91   

  空间环境是办学育人的重要支撑。学校的空间环境,是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学科建设、管理服务和改革建设发展的必要条件。校园是广大师生赖以工作、学习和生活的港湾。校园内的花草树木、流水清泉、光线色彩,校舍建筑对师生心灵陶冶,情趣激发,精神境界提升等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。以美国斯坦福大学克拉克中心为例,漂亮的露台、开放的过道、舒适的讨论空间,跨学科建筑的规划定位,已使其成为鼓励学科合作和革命性科技创新的典范。由此可见,科学的空间环境不仅是办学育人的基本保障,更是打破学科壁垒,促进跨学科研究的纽带和桥梁。
  空间环境在办学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,目前学校空间环境的现状,日益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。多校区分散办学,各校区空间狭小,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办学空间资源紧张、优质资源稀释、管理难度加大、运行成本增加等诸多问题。在地下室搞科研的教授有之,他们笑称“冬暖夏凉”;在教研室站着开会的老师们有之,他们笑称“丐帮聚会”。老师们在艰苦环境下,爱岗敬业、乐观向上的精神固然可敬,然而可敬背后绕不开的是办学需求痛点,转型发展困境。
  直面困境谋思路,迎难而上解难题。学校党委直面发展困境,着力破解发展难题,明确提出要建设庄重典雅,智能宜人,有艺术风格,充满文化感的空间环境目标。实现美好愿景,突破制约学校发展的重点问题、难点问题,需要全校师生拧成一股绳,心往一处想,劲儿往一处使,全校上下攻“碉堡”,啃“硬骨头”。
  重点突破新校区是我们必须翻过的山。“十三五”期间学校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,但是人才培养空间匮乏、学科建设空间匮乏、科学研究空间匮乏,……“空间匮乏”犹如天花板,犹如绊脚石,限制羁绊了发展前行的步伐。加快推进新校区建设,已然刻不容缓。举全校之力,建设庄重典雅,智能宜人,有艺术风格,充满文化感的新校园,需要我们满怀信心,攻坚克难,科学谋划,汇集智慧。
  统筹兼顾建设现有校区是我们必须爬过的坡。建设新校区,也要建好现有校区。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,挖掘潜力,优化资源配置,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和学校改革发展需要;同时还要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,优化美化校园环境。
  构建安全和谐的网络空间是我们必须要走的路。充分发挥学校信息特色与优势,抓好校园信息化建设,建设文明、健康、守法的网络空间,提升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,努力推动教育教学现代化,是拓展办学空间的有效途径。
  直面困境需要勇气和决心,需要决策和办法,更需要实践和行动。改善学校空间环境,犹如一个家庭盖房子。为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,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积极行动,能盘算的来盘算,能出力气的出力气,善沟通的喊来左邻右舍来帮忙,不急不躁、平和乐观过日子,也是对家庭建设的最大帮助。庄重典雅、智能宜人的校园环境是广大师生所想,有艺术风格、充满人文精神的新校园是广大师生所盼。建设美好的空间环境,需要每一个信息科大师生的积极参与,需要从点滴行动做起,让我们汇聚力量,携手奋进,共绘美好发展蓝图。
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版权所有 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京ICP备12019430号-7
本期已有6078次访问,全刊已有516815次访问